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建设和发展,金莎游艺场9159官网学科整体实力不断增强,于2011年3月成功获批数学和统计学两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2022年在“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点下设立“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硕士招生方向。2025年9月成功获批物理学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 另设“材料科学计算与经济优化”二级学科博士点。具体情况如下:
 一、数学
 数学学科现有教师56名,其中教授10名、副教授32名、硕士生导师14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5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38名,已形成了一个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
 本学科下设基础数学、计算数学、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等四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1、基础数学
 又称为纯粹数学,是数学学科的核心和灵魂。其思想和方法是整个数学科学的基础,也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方面所必不可少的语言、工具、方法及思想库。基础数学包含数理逻辑、数论、代数、几何、拓扑、函数论、泛函分析等众多分支学科。
 本专业目前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代数学、应用泛函分析、微分方程数值解、组合设计与编码理论、数学问题的计算机证明等。
 2、计算数学
 计算数学是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相结合产生的交叉学科,其基本目标是为科学与工程计算提供高效的数值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软件。本学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数学的计算,主要研究适宜于在计算机上运行求解各种数学模型的数值计算方法及其应用软件;其二是计算的数学,主要研究分析舍入误差影响所必需的数值分析理论。
 本专业目前研究方向主要包括:数值代数与科学计算、矩阵理论及应用、现代启发式方法、生物信息学与系统生物学等。
 3、应用数学
 应用数学与纯粹数学相反,是应用目的明确的数学理论和方法的总称。主要研究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其它相关领域。包括微分方程、概率论、数理统计、运筹学、组合数学、信息论等许多数学分支。
 本专业目前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应用统计学、现代密码学、信息安全技术、常微分方程、动力系统等。
 4、运筹学与控制论
 运筹学与控制论在研究相应数学基础理论与方法的同时,侧重于研究经济管理、机械、电子、交通、信息、军事、生态和工程技术中的系统建模、控制、优化和决策等问题。
 本专业目前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优化与控制、模式识别、数字图像处理、神经网络等。
 本学科拥有研究生机房、应用数学研究所和信息与计算科学实验室等科研场所,实验室和研究所总面积达500多平方米,共有200多台微机、多台高端服务器和路由器、配有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实验室和研究所均构架了内部局域网,实验设备先进,为研究生教学和科研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本学科团队具备较强的科研实力和水平,科研成果丰硕。近五年来,在《中国科学》、《中国软科学》、《数学学报》、《Neuro computing》等高水平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被SCI、EI、ISTP等收录100余篇,并获得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省自然科学技术奖等各种学术奖励20余项。近五年来,该学科团队共获批国家自然基金、省自然基金等科研项目60余项。
 二、统计学
 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以搜集、整理、分析、统计数据,研究客观现象的数量规律性,并进行科学预测和决策的方法论学科。主要利用概率论及相关数学知识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和总结,从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经济管理和决策服务提供依据和参考。统计学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农学、医学等各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学科现有教师15名(包括兼职),其中教授7名、副教授8名、硕士生导师1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2名、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3名,已形成了一个职称、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
 本学科下设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统计学等2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1、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一门研究随机现象的学科,在逻辑、工程、农业、医药、经济管理、人文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并且产生了许多新的交叉学科。
 2、统计学是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利用概率论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所观察系统的数据,进行量化的分析、总结,并进而进行推断和预测,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
 本专业目前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应用统计学、数量经济学、组合设计与编码理论、现代密码学与信息安全、数值代数与科学计算、智能控制等。
 本学科团队科研实力雄厚,科研成果显著。近五年来,在《中国统计》、《统计研究》、《统计与决策》、《数学学报》、《数学季刊》、《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等期刊及高水平国际会议上共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被SCI、EI、ISTP等收录60余篇,并获得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省自然科学技术奖等各种学术奖励20余项。近五年来,该学科团队共获批国家自然基金、省自然基金、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等科研项目20余项。
 三、物理学
 青岛科技大学物理学科于2025年获批物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与校内材料科学、信息技术、生物学等领域深度交叉,设有“光电信息工程”二级学科硕士点,为学科融合与高层次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物理学覆盖光、电、量子等前沿方向,作为基础学科,对支撑山东省“十强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关键领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方面优势显著。学科积极对接国家与山东省光电科技与高新技术战略需求,以物理学为基础、以光电产业为支撑,有效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学位点依托金莎游艺场9159官网,建有“光信息实验室”“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中心”“计算物理与遥感物理研究中心”等平台,形成光学、凝聚态物理、计算物理三个稳定的学科方向,在光电产业服务区域发展、新能源转型与双碳战略方面形成鲜明特色。人才培养注重理论与实践融合,通过校企联合培养、邀请企业工程师参与课程教学等方式,深化产学研协同育人,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
 师资力量
 物理系现有教师46名,其中教授9名(含海内外兼职教授3名),副教授21名,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超过60%。师资队伍中拥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杰青1人、山东省青年泰山学者1人、山东省十大师德标兵1人,以及海/境外教授2人。教师毕业自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学、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中山大学、山东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兼具扎实的专业基础与多元化的国际教学视野,形成了一支富有理想、务实笃行、勤勉敬业、勇于进取的教学科研团队。
 研究方向
 01 光学
 光学是当今国际前沿技术与竞争的核心领域。本研究方向重点聚焦全固态新型激光器研发与应用、新型激光调制技术及微纳加工、光电智能探测、空间光学等。依托“新一代光电信息技术与器件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由山东省泰山学者领衔,近年来多项成果发表于国际高水平期刊,并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
 02 凝聚态物理
 凝聚态物理是基础科学的重要前沿。本方向重点开展新型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纳米功能材料的量产及锂硫电池等新能源材料相关研究,尤其在低维无机纳米材料的量产化制备方面已取得重要突破,相关成果已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
 03 理论物理
 理论物理是支撑高技术产业与前沿科学探索的关键基础,在微电子、光学、通信、航空及天体物理等领域持续发挥重要作用。本方向重点研究数值代数、四元数矩阵计算、复杂网络系统、人工智能以及天体物理中的宇宙学、星系形成与演化等前沿课题,相关成果已发表于多本国际知名学术期刊。
 四、光电信息工程
 培养平台
 新一代光电信息技术与器件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该中心十几年来在硬件和软件建设方面逐步迈上了新台阶,取得了较多开创性研究成果。目前实验室主要开展的研究方向包括:微纳光子功能材料制备及应用(省工程研究中心),激光技术及相关器件(省工程研究中心),计算光学成像与遥感物理(省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内容均属国际或国内前沿领域,现已成为物理学与材料科学相结合的省级特色研究平台。
 实验室固定研究团队17人,包括教授4人,访问教授1人,副教授7人,讲师5人,目前在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11名。访问教授谭永炎,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谭教授自2015年11月起被聘为青岛科技大学山东省新型光电材料与技术工程实验室兼职教授。近五年来承担了18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山东省杰出青年基金、17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及教育厅基金等科研课题;实验室课题组与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及纳米材料研究所、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山东大学等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
 以光学、理论物理、天体物理、海洋物理为学科辐射,形成了微纳光子材料、光子信息技术、空间遥感与成像、高效率激光器、海洋物理等多个固定的研究方向,近年来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0余项,省部级项目3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20余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Nanoscale, Nanophotonic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Optics Letters, Optics Express,Nano Letters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SCI国际高水平论文160余篇。科研经费总额达1300余万元。
 研究方向
 01微纳光子功能材料制备及应用
 微纳光子功能材料的制备及表征;微纳光子结构的应用研究;光子带隙结构的相位调控研究。
 02激光技术及相关器件
 全固态激光技术;高速低能耗微腔激光器研究;新型超快激光器研究;半导体电子自旋特性研究。
 03光电智能探测
 空间光学;计算光学成像技术;卫星遥感数据及高光谱图像处理技术研究;激光雷达大气遥感探测技术。
 04光电材料与器件
 低维光电材料的制备及其器件研究;新型纳米光伏材料及器件仿真及性能优化;新型半导体材料及光电特性。